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46702|回复: 406

[陪读话题] 转帖:母子的心啊,怎么越来越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11-2009 18:59:5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盐水人 于 16-11-2009 09:36 编辑



(原作者曰:此文反对灌水,禁止转入《随笔南洋网》,因发现本贴在《随笔南洋网》陪读话题里不得正用。禁止攻讦任何行业和个人。可以跟帖讲述个人陪读故事无论悲欢,可以说新加坡好或不好,见仁见智。欢迎围绕陪读话题严肃讨论,突出问题以求找到最佳解决方式,达到最多人和睦共荣的目的,不可一言堂。如有偏离本意立即撤帖。)

http://www.nanyangpost.com/forum/showthread.php?t=127571(南洋视界-丁香雅座)


母子的心啊,怎么越来越碎?
---- 鹤翎-----
      8年前,十一岁的小薇同妈妈一起来到新加坡。小薇来的时候在中国读小五,因为英语跟不上新加坡的教育而在新加坡降级读小三。小薇现在19岁,正在参加“O”水准考试,就算放弃上大学的梦想去读理工,21岁也不能完全就业。这让娘俩发愁了:因为小薇的妈妈早在小薇7岁的时候就离婚了,没有分毫的经济援助,也没有些微的积蓄,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出卖自己的汗珠子抚养小薇。按照新加坡政府的规定,小薇21岁的时候就要独自留在新加坡,妈妈一个人回国。如此这般的话,小薇要自食其力自主生活,又要兼顾学业牵挂流浪的妈妈,身心疲惫且如履浮冰。妈妈无依无靠如飘萍,又要牵挂独在他乡为异客,谋生学业都兼顾的孩子,两个人已经碎过的心更加碎了……
      回想8年前来到新加坡的时候,那可是信心满满的,宏图大大的。妈妈鼓励小薇说:“新加坡需要人才,绝对不会埋没人才,也不用靠关系靠贿赂寻求发展的途径,你只要好好学习努力向上勤奋工作,就有你发光添彩的机会。”小薇充满希望地跟妈妈保证:“我一定在这里大学毕业,就在这里工作一辈子。这里就像你讲的桃花源,我们哪儿都不去了。”于是,小薇的妈妈在这里找到一份厨房助手的工作,人力部批准了工作准证。小薇妈妈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月薪虽然不到一千新币,但也够维持娘俩在新加坡的住房学费生活费的需要,因为娘俩很节俭。娘俩安居乐业了。
然而,娘俩的美梦很快就难圆了,娘俩心碎了。
      那是三年之后,娘俩借了一点钱,回国看望小薇的外公和外婆。小薇妈妈的老板没有备用人员,一个萝卜一个坑,小薇的妈妈因此失业了。由于新加坡政府的新法规限制服务行业聘用陪读妈妈做工,小薇的妈妈一个月后再回到新加坡,就成了街头上焦头烂额的寻工者,并多次申请工作被拒签。无奈,只好铤而走险打黑工。
      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偏遇顶头风。小薇的妈妈刚刚在一个咖啡店落下脚,那个老板惹到了人,被揭发使用黑工,小薇的妈妈被捉了。还好,新加坡政府网开一面,没有遣送她归国也没有让她坐牢,只是没收了居住证,转发一张居住期限一个月的白卡,要拿着这张白卡,每个月到警局报到一次延期一个月。娘俩如惊弓之鸟,生怕分离的那一天降临。这样战战兢兢度过一年,小薇的妈妈才恢复陪读身份,但找工作已经无望。人已经来到世间,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小薇妈妈只好偷偷摸摸地做家庭清洁来维持娘俩的生命。而这件事的后遗症却是不可低估的。小薇妈妈的担保人不敢再为她担保,她只好花钱找中介公司,请不知底细的人来担保。但人家一旦了解了情况就要停止继续担保,小薇妈妈不得已就要频频更换新面孔。住房方面也出现了麻烦,房东以为她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不再容留她们娘俩,娘俩也是不得已频频重新租房。娘俩就是这样相依为命,只剩下一个信誓:只要在一起就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薇19岁了,正在参加升学考试,这样又面临新的问题,并且是撕心裂肺的选择和被迫执行的问题。
      小薇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很懂事,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学习上受到很多影响,成绩一直是起起落落不稳定。但在中学最后一年还是名列全校第一名。按照当初的愿望,要上大学就要先读初级学院,小薇在“O”水准预考中拿到8个A1,这样的成绩读初级学院之后上大学绝对没有问题。然而,读初级学院要两年时间,那时候小薇就21岁了,按照新加坡政府的法规妈妈要离开。小薇要自己赚够房租学费生活费,自己料理生活琐碎,如何完成学业呢?要是违心地选择理工吧,妈妈马上就被取消陪读身份,小薇必须马上独自挣扎,娘俩还要各怀一颗破碎的心,互相牵肠挂肚,这是新加坡创造的“奇迹”啊!
      为什么把人家招来了,又要如此这般地折腾人家呢?有新加坡人这样说:“既然这样艰难那就滚回去好了,不要赖在新加坡。”那是可能做到的事情吗?离乡多年,孩子的学业已经和国内的教育脱轨。妈妈在国内的生存问题也很难想象了,生活习惯都与国内不同了。倒是应该问问了:新加坡要孩子,那个抚养了孩子的妈妈就那么难以相容吗?乌鸦尚知返哺之恩,新加坡就这样冷酷无情吗?这样看来,新加坡的心胸也太狭窄了吧!要留住在这里从小成长起来的人才,却不等到果实可用又随他自生自灭。人才的妈妈也是正当年壮,离七老八十还远,还可以出力流汗几十年呢,却被视为垃圾一样抛弃了。这样做新加坡能得到什么呢?留得住人才吗?成为跳板怨谁呢?几个陪读妈妈惹麻烦了,这能怪妈妈吗?政府和新加坡一些人的排斥没有一点责任吗?
      其实,陪读妈妈来的时候,大多是抱着让孩子成才的愿望的,和其他身份的妈妈一样的心情,追求美好的生活。特别是穷妈妈,绝对不敢造次的,也更加会培养出品德优秀有真才实学的孩子。 这些陪读妈妈的愿望也是不高的,仅仅要求政府允许她们能像其他的新加坡妈妈或永久居民的妈妈或马来西亚的妈妈一样,尽自己所能地工作而已。如果新加坡政府宽宏大量一些,就把他们当成新加坡的一份子。可以让她们到了新加坡就缴税,然后拿居住证就可以工作,哪个月不交税就停止陪读。这样政府丰收了,也杜绝了黑工逃税等现象的发生,又可以节省政府部门因检查而浪费的人力和精力。把这些税钱人力和精力用在其他建设新加坡的地方岂不更好!何必弄到两败俱伤,一方面打黑工的心惊肉跳,一方面收不到黑工的税。新加坡反正也是要请人来工作,为什么不顺水推舟地拿这些工作方便陪读妈妈用以抚养孩子呢?陪读妈妈也可以为提高本地孩子的华语水平服务,这是本地妈妈无能为力的,不存在饭碗之争。其他方面的工作位置问题,也没有什么好争议的,陪读妈妈被同化为本地一员,那就以本地为家了,还讲什么里头人外头人呢?谁有能力都可以贡献在新加坡不好吗?妈妈和孩子也真正地安居乐业心系新加坡了,皆大欢喜,何乐不为?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给予实在的奖赏,发个邀请函,连妈妈一起给个PR也不为过。妈妈抚养了优秀的孩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也可以鼓励孩子发愤图强,达到让孩子死心塌地地为新加坡服务的目的。试想:妈妈在新加坡,孩子能走远吗?如果母子一定要分离,孩子翅膀硬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留在让人心碎的新加坡?
      树上的果子就要成熟了,从使用价值的观点出发,也该讨论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了。
私人讨论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发表于 13-11-2009 19:24:2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很有道理,看了好感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9 19:40:1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吉林搞不洞》的支持!——目前留在新加坡的陪读妈妈大多是需要工作的妈妈,是无力留孩子在新加坡独立完成学业的家庭。不管以后去向如何,目前这关是要过的。新加坡为穷孩子提供了开阔视野的平台,这是应该感谢的。但要是不等人家走完求学之路就割断了前进的途径,像是过山车把人家悬到空中就停在了那里,那可是误人子弟了。这样的话,还不如让人家留在起点生活在向往中。现在是新加坡应该考虑留在新加坡的孩子和妈妈的后路问题,可以酌情拒绝要来没来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几个妈妈不可能让新加坡爆炸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9 19:47:5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现在留在新加坡的陪读妈妈越来越少了,希望政府考虑陪读妈妈的问题,孩子是妈妈身上的肉,怎么能割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9 19:58:4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知道政府对陪读妈妈有什么新政策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9 20:00:1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陪读妈妈真的太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9 20:18:1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的情感很真挚,境况也很让人同情。
但我不明白,离婚女人带一个孩子,本来就是弱者,为什么还要远行独闯新加坡呢?难道新加坡是弱者的天堂?既然来了,那就要品尝自己当初决策的后果(硕果)。
可以发声让新加坡政府调整自己的政策,但更多的应该是想和做如何适应。我们更多地应该体凉新加坡的难处,
如此小的国土,如此匮乏的资源,已经容纳了这么多的人众,要是在一些国家,早就成为搞不好的客观原因了。
按说新加坡允许陪读,已经给有志从小出国学习的孩子提供了归宿或跳板了,我们应该感谢新加坡领袖人物决策的前瞻和英明,真正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我们不应该给她要求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9 20:31:3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MZHFAN

看的是文章,讨论的是问题。那不是作者的经历,不必浪费同情心。那是作者用以引起讨论的素材,要讨论的是——留在新加坡的陪读妈妈和孩子的后路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9 20:45:0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路问题——既来之,则安之。
有能力读就读,没能力读就走、就回;
有能力陪就陪,没能力陪就回。
21岁的孩子啦,有什么不能自立的,大不了母子分开几年,等孩子毕业拿到PR了再来就是。何必凄凄怆怆?
我是一个新手,一知半解,多谢高手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9 20:59:0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9楼的!请问你是妈妈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